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陜西省2024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的通知
陜發改財金〔2024〕555號
各設區市、韓城市、楊凌示范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主管部門,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省級有關部門:
現將《陜西省2024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各自職責,認真貫徹執行。
陜西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聯席會議辦公室(代章)
2024年4月6日
陜西省2024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
2024年,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深化政務誠信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擴展信用應用為主線,著力營造良好信用氛圍,不斷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為“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提供有力支撐。
(一)服務區域戰略推進。探索建立西安都市圈、關中平原城市群、黃河流域城市、呼包鄂榆城市群等跨區域信用合作機制,發揮各級信用平臺樞紐組網作用,拓展重點領域跨域事項辦理、中小企業融資信用服務等場景,推動信用數據共享、信用標準統一、評價結果互認和守信企業聯合激勵,開展區域信用法規制度建設、重大問題研究和創新探索。(二)服務深化“三個年”活動開展。創新產業招商守信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各方資源,為守信企業項目建設提供“信易+”系列便捷服務和政策支持。嚴格落實信用信息查詢規定,有效防范識別信用風險,為項目謀劃審慎決策提供參考。全面推進政務信息公開,建立健全政府合同履約跟蹤管理機制、失信責任追究制度,深化合同違約提示機制,構建“政府承諾+社會監督+失信問責”工作機制,擦亮營商環境“金字招牌”。(三)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持續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應用,深入發掘信用價值,降低制度性成本,以高水平的信用監管促進新質生產力健康發展。全面提升“信易貸”服務質效,積極拓展以守信激勵為手段、以惠民便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信易+”應用場景,拓展信用報告、信用評級等信用產品應用,打造信用經濟新業態。(四)積極推廣信用承諾制。圍繞信用承諾應用,開展一系列基礎性制度和法規研究,規范信用承諾應用范圍、數據采集標準和違約懲戒措施等,推動制定適合各行業、各領域的承諾書標準模板。推動各類審批服務事項廣泛適用信用承諾制,深化信用承諾和承諾履行信息的應用,健全完善告知承諾信用信息的記錄、歸集、共享和公示工作機制,加大承諾履行信息向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的歸集力度,健全信用承諾閉環管理機制。推廣“標準地+承諾制”模式,壓縮全流程審批時間。(五)推動行業領域分級分類監管。各行業主管部門依據監管事項清單,梳理形成適用信用監管事項清單和信用聯合監管清單,強化省市縣三級聯動,逐項落地實施。推動應急管理、知識產權、環境保護等行業領域出臺信用監管制度,公共資源交易、征兵、氣象、衛生健康等領域修訂、完善信用監管制度。新出臺的信用監管制度,應積極采用國家或我省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已出臺的信用監管制度應按照上述要求適時予以調整。(六)進一步提升信用修復比例。建立“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陜西)”與“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陜西)”同步修復制度,解決失信主體兩頭修復問題。推動有關部門依法依規解除失信約束措施、市場化信用服務機構同步更新信用修復結果。按照“應退盡退”原則,依法依規對公示到期的嚴重失信主體終止公示并移出名單。依托“信用中國(陜西)”網站開展破產重整案件信息公示,加強破產重整企業信用修復“府院聯動”。推廣“兩書同達”,加強信用修復政策解讀和宣傳,年內行政處罰信用修復率顯著提升。(七)高質量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落實國家統一部署,推動省級政府融資信用服務平臺整合,業務同步平移至陜西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秦信融”平臺),各市(區)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原則上保留一家。更新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應用清單,推動自然資源利用、財政資金資助、社保和公積金等信息擴面增量提質。進一步完善“秦信融”平臺功能,實現平臺與金融機構數據通、模型通、系統通,年內至少完成2家金融機構聯合建模和全流程線上放款。對已認定的10家“信易貸”示范銀行開展綜合評估。用好項目建設融資服務系統,常態化組織全省范圍內有融資需求的項目納統入庫。力爭到2024年末,平臺注冊企業突破40萬家,累計撮合交易不低于800億元。發揮涉農信用信息系統作用,更好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發展。(八)開發信用惠民便企應用場景。在全省范圍內正式推行經營主體以專用公共信用信息報告替代有無違法違規證明工作,進一步便利企業上市融資、招投標等經營活動。制定并實施全省2024年度應用場景創建計劃,按季抓調度,推動各場景年底前全面完成。積極推廣榆林市“信用就醫”模式,不斷擴大“信用就醫”公立醫療機構和醫保正常參保用戶覆蓋率,優化就醫體驗。加快推進教育、養老、家政、托育、食品餐飲等重點民生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質量。舉辦全省信用應用場景觀摩會,持續開展全省典型信用案例和短視頻評選活動。(九)創新社會治理信用應用場景。加強信用數據運用,聚焦生態環境保護、應急管理、市場監管、公共資源交易、城鄉融合發展等重點領域,推出一批新的信用應用場景,提高城市治理科學化、信息化、精細化水平。探索建立居民信用積分制,以守信激勵為導向,鼓勵引導居民、企業參與信用積分兌換,全面激發居民參與基層誠信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效率。持續推進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與評定。(十)持續提升政務誠信水平。常態化開展公務員誠信教育,嚴格做好公務員錄用、調任和事業單位聘用人選社會信用記錄核查。修訂完善政務誠信評價方案,對各市、縣和重點省級部門開展年度政務誠信評價,力爭全省政務誠信評價“良好”以上等次占比超過90%。建立政府合同履約監管機制,歸集省內各級政府部門與企業簽署的合同文本,依托信用平臺加強線上監測預警,推動各類合同協議及時履約。(十一)開展特定領域專項治理。建立各級政府違約失信投訴閉環機制,打通投訴渠道,加大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整治力度,組織開展政務失信治理專項行動,構建政務失信治理長效機制。開展招標投標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全面排查本地區信用評價、信用評分、信用監管等有關制度規定,堅決予以糾正修訂。開展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專項行動。開展信用服務市場亂象治理,鞏固清理“征信修復”專項行動成果。(十二)不斷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延安市、榆林市鞏固全國信用建設示范區稱號,持續發揮引領作用,西安、寶雞等積極申報創建新一批全國信用建設示范城市。進一步修訂指標體系,開展全省第四批信用建設示范區創建暨第二批示范區復評工作。持續開展城市信用監測排名提升行動,各城市全國監測排名較上年度前移20%以上,以信用建設水平推動政府行政效能不斷提升。(十三)提升信用信息系統服務能級。整合完善全省信用信息一體化綜合服務平臺,切實增強信用數據關聯分析、開放共享、安全管理的能力,提高信用惠民便企智能服務水平,提升跨部門信用監管協同效能。完善“信用中國(陜西)”門戶網站和“信用陜西”公眾號服務功能,開通專用公共信用信息報告申請、下載入口,設置第三方投訴通道。(十四)推動信用數據資源有序共享應用。制定全省數據標準和歸集共享辦法,優化數據歸集路徑,明確數據共享、應用范圍和方式。持續推進省級信用平臺與司法、大數據等行業領域業務平臺自動化互聯共享,建立跨部門監管合作長效機制。推動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融資性租賃公司、保理公司等小微機構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充分發揮征信機構作用,開展市場和金融綜合數據挖掘,以協議共享方式獲取更多市場信用信息。(十五)提升數據歸集數量和質量。制定發布陜西省公共信用信息數據項規范,更新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實施“周提醒、月通報、季評估”制度,常態化開展數據治理,及時發現并解決數據漏報問題,力爭國家“雙公示”評估準確率達到100%、及時率和上報率均有較大幅度提升。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陜西)在庫數據總量突破12億條。(十六)強化責任落實,發揮聯席會議作用。建立常態化溝通聯絡機制,適時召開聯席會議,安排部署全年重點工作;不定期召開聯絡員會議,研究解決臨時、緊急問題。各市(區)、各部門要加強信用工作組織保障,對照任務分工細化舉措,高效推動工作任務落地落實。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辦公室要加強工作跟蹤督導,對工作進展慢、成效不明顯的市(區)和部門進行通報、限期整改,對創新做法和典型經驗進行推廣宣傳。(十七)發揮各方力量,形成工作推動合力。設立絲路信用研究院,探索建立信用大數據實驗室。鼓勵在陜高校開展信用管理相關專業設置、學科建設、學位教育和在職培訓等多層次信用教育工作。鼓勵信用服務機構與科研機構、高校、企業共同探索建立適應市場需求的信用人才培養機制,開展前瞻性理論研究和技術研發。依托省信用協會開展信用服務從業人員資格考試、認證,加快信用管理師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加強對信用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監管。(十八)廣泛宣傳教育,營造誠信陜西新風尚。開展信用知識進校園、進機關、進社區等活動,舉辦信用辯論賽、演講比賽、知識競賽和論壇,探索開展信用領跑行動,鼓勵社會公眾積極參與誠信建設活動。加強對科研人員、律師、會計師、房地產經紀等重點職業人群的誠信教育,強化青少年群體誠信教育。引導行業協會商會加強誠信自律,支持新聞媒體開展誠信宣傳和輿論監督,大力挖掘誠實守信的先進典型和先進事跡。按照信用工作評比表彰有關規定,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來源: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